溯国史琉璃阁遗址领风骚(琉璃阁遗址)(二)

admin 阅读:22 2024-11-08 20:16:54 评论:0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一位叫做王懿荣的金石学家在北京做官时不慎患了疾病,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回要服的中药,意外地发现这剂中药里面那味龙骨上有古代文字,字体古拙,非篆非籀(zhòu)。王懿荣诧为异宝,于是开始重金收购。因为他从这味“龙骨”上的神奇纹饰想到了许多问题:这是哪个朝代的遗物?为什么要在骨片上刻花纹?花纹又表达了当时人的什么思想?什么愿望?说明了什么问题?他对这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继而引起了文人学士的注意,于是龙骨一下子变成了古董,顿时身价百倍。原先论斤称卖,“一斤才得数钱”的药材,现在竟然变成了以字论价,且每字价值高达二两银子。商贾们见奇货可居,便尽力收罗以博取厚利。又为了专擅其利而诡言此龙骨出于河南汤阴或朝歌等地。一时间,奇谈异说,蜂拥而起。直到 1908年,著名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罗振玉(清末曾任学部参事)才探悉了埋藏在古董商心中十年之久的秘密,弄清了该龙骨出于河南安阳小屯而不是汤阴或朝歌。而且在龟甲上也发现有文字。随后他又数次派人到小屯搜取,尽力收集、保存和考究。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信导师及退位清帝的南书房行走王国维受罗振玉影响,转向甲骨文字的研究。他第一个认定甲骨文字是商代文字,甲骨文字中记载着商代历史,并首先证实《史记·殷本纪》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又根据甲骨卜辞加以纠正,从称谓判断卜辞年代,进行甲骨缀合。但这只是一些初步的研究,尚未形成最后定论。1928年至1937年,著名考古学家李济、梁思永对安阳殷墟先后进行了15次发掘之后,大量的出土文物和王陵宫殿、宗庙遗址以及数万片的甲骨文字,才又证实了盘庚迁都后的商代晚期历史。最后确认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为晚商文化,即自盘庚迁都到商纣王灭亡的8代12王273年时间的代表性文化(盘庚迁都前为商代早期)。

在晚商历史得到证实的同时,西周前期的历史也在金文(即青铜器上的铭文)研究和丰镐遗址(今陕西西安市西南)的发掘中被证实。知悉从周武王伐纣开始,到共国(即今辉县市)国君共伯和代行王政的共和元年(即前841)止,期间共传有十个王。第十王就是周厉王胡。周厉王在“国人暴动”后逃往山西霍县,朝政无人管理,共伯和受诸侯拥戴代行王政。从他代行王政的第一年(号称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开始有了准确纪年。(即以编年体形式一年一年记载下去直到今天)

到此为止,已知中国信史的最上限为晚商时期。即以安阳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那么,除了殷墟之外,在全国范围内还有没有和殷墟时期相同的晚商文化遗址?甚至早于殷墟时期的早商、先商文化遗址?不得而知。因此,在此前提下,探求晚商文化遗址以及早商、先商文化就又成为人们探索研究的热门课目。继而,就引出了琉璃遗址的发掘。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