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土城孟庄人共地定居——孟庄遗址

admin 阅读:19 2024-11-07 13:46:47 评论:0

1952年深秋,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兰封县(现为兰考县)、开封市柳园口、郑州市邙山视察黄河时,在百忙中专门从郑州来到新乡,详细地询问了新乡的历史和文物藏品的情况。当他获悉辉县孟庄曾出土了一个鸵鸟蛋化石时,颇感兴趣,决定看上一看。于是,10月31日,省委(原平原省省会在新乡)打电话要平原省博物馆派人将鸵鸟蛋化石送到省委办公厅。省博物馆立即派王作玺、贾炎亮二同志前往奉送。省委办公厅主任张鲁泉同志接过鸵鸟蛋化石后送往一个挂有棉帘的里屋。事后,当知道这件化石是送给毛泽东主席看时,博物馆全体同志无不欣喜若狂。并为辉县孟庄出土鸵鸟蛋化石而感自豪。更没有想到,由于这个鸵鸟蛋化石的发现,从此揭开了辉县这块古老地方悠久历史的谜底。

这个鸵鸟蛋化石,是1951年辉县人民在兴修孟庄渠时发现的。当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国后不久,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乡一带主要是搞引黄(河)济卫(河)水利灌溉工程。为防止在水利建设中文物遭到破坏,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出数名文物工作者,深入到各个工程工地,进行文物钻探,清理古墓葬和古文化遗址,配合工程搞好文物保护工作。当辉县孟庄渠工地发现鸵鸟蛋化石后,他们立即送给有关专家进行鉴定。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杨钟健同志鉴定,知悉这一鸵鸟蛋化石属于“安氏鸵鸟蛋(struthioanderssoni)”化石(《科学通讯》第三卷六期),距今时间已有50万年之久。当时这一发现引起了巨大轰动和文物工作者的注意,因为只要是从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化石,不论是否与人类遗存有密切关系,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如果与人类遗存有关系,即可根据它的生态类型特征,以及它的地理分布情况,结合其它有关方面的资料,了解古时人们居住地址附近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据此,他们决定对孟庄渠工地进行考察。于是,一场决定辉县悠久历史上限准确时间的考古调查拉开了序幕。

经过实地勘察,在孟庄渠的断壁上发现有散存的文化遗物。在表土层1.5米以下,有3米厚的灰层。随即,文物部门对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灰坑50个。从中发现有红陶钵残底、残腹、残沿陶片;磨制石刀残片;亮光黑陶残身小罐一个;方格纹和长方格纹陶片;粗、细绳纹陶片;带孔蚌器、蚌刀残片各一块。另外还发现有陶鼎残足、红烧土块和兽骨等。

根据考古分析,认为灰坑、红陶和磨制石刀等遗迹遗物与仰韶文化特征相似。尤其是磨制石刀,磨制加工比较精细,而且是通体磨光。而亮光黑陶残身小罐、方格纹和长方格纹陶片、蚌器和蚌刀则是龙山文化特征。粗、细绳纹陶片则时代相对较晚。又据残陶鼎足、红烧土块和兽骨推断,那时候的人们已经种植庄稼、炊煮食物和饲养家禽。据此,已足以看出这是一处典型的村落遗址。

经文物部门反复考证,认定这里是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夏、商、周文化的古文化遗址。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时间在6000年左右。陶器的制造谷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正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它标明大约在6000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群居住。他们在这里盖起茅屋,以避风雨;刀耕火种,收割庄稼;修筑围栏,饲养家禽;烧制陶器,煮饭盛物;而且用弓箭弹丸射杀野兽等等。从50个灰坑分布较密的情况来看,当时居住的人数已不在少数。

鉴于该遗址的重大价值,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孟庄遗址”(命名根据是以现在遗址所在地的孟庄村而命名的),并于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孟庄遗址有重大科研价值,1992年至199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面积达 25万平方米之多。这次发掘较以往收获更为丰富:文化堆积丰厚,出土遗物众多。而更加让人惊喜的是,在这次发掘中发现了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夏)及商三个时期的三叠土城。城址平面近似长方形,东、北两面城墙保存较好,东墙长约375米,北墙长约300米(发掘部分)。城墙现存高度(残高)1至2米,宽20余米。系黄生土杂以灰土夯筑而成,圆形底夯窝,窝径1.5至3.5厘米不等。城墙外侧有环绕一周宽约30米的护城河,距离城墙有9.5米。城墙的夯土层内含有一些篮纹、方格纹、绳纹和附加堆纹等典型龙山文化特征的陶片,并有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的灰坑,呈叠压状或打破城墙夯土。东墙保存最好的一段有375米,在墙正中段处,发掘出宽约2米多的缺口,缺口一侧有木板痕迹,应是东城门遗存。南城墙中段外侧发现有宽约千米的路土,可能与南城门有关。城内的文化层堆积较厚,约2至5米不等。最早为仰韶文化层,依次为龙山文化层、里头文化层、商代二里岗期文化层和东周文化层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内均有房屋、窖穴、水井和大量遗物。

仰韶时期房基(自北向南)

这座三叠土城的形成,据发掘分析是这样的一个程:龙山文化时期.(约前 3000)开始筑城。延至夏代时城墙颓败,便依据龙山文化城墙附加整修而成为夏代(里头文化)城墙,附加部分为版筑而成(龙山文化城是堆筑而成)。到了商代,又于城外侧依据夏代城墙加土整修加固。这样,便留下了三叠城的痕迹。从龙山文化至商代,该城连续使用大约2000年时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龙山城址东城门(自东北向西南)

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在城内出土了一具商代刑徒骨架,所受刑罚为“膑”刑(即除去膝盖),颇为珍贵。因为在中国刑法史上有膑刑的记载,甲骨文中也有“膑”字,但从没有见过实例。这次出土的受膑刑的刑徒骨架为国内首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具骨架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膑刑实例的空白。

近年来,探讨中国文明起源成了热门话题。而城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孟庄三叠城址的发现,是在中国考古史上继安阳后冈、登封王城冈、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等地的龙山文化城址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而目孟庄龙山文化城址为河南同时期最大的古城址之一;夏代城址在中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因此,该三叠城的发现,不仅揭示了辉县古代文明史的源头,搞清了辉县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上限时间,而且还对研究我国古代城的起源,探索夏、商的历史文化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孟庄遗址的价值,已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肯定。1994年,中国文物报社受国家文物局委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研究所的苏秉琦、宿白等20余位著名考古学家,在北京经过认真讨论和评议,从1994年全国近400项考古发掘项目中,将孟庄遗址评为“9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我国第九个五年计划当中,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是“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工程当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夏商分界”。因此,自“工程”启动以来,夏商分界问题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的探索。其中,孟庄遗址的叠土城以其不凡的身份起到了重大作用。当时主持孟庄址三叠土城发掘的袁广阔先生发表文章说,孟庄遗址三土城的一段“夯土墙及其内侧的附加夯土之上有一片年代相当于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墓地,直接打破夯土墙体或内侧附加部分。……出土有随葬品,组合分别是鬲、簋、平底盆,斝、瓮、平底盆和深腹盆、鬲、豆。这些组合与二里头遗址四期一些墓葬的随葬陶器组合一致。更值得注意的是M8内出土的瓮、M6中出土的簋分别同二里头遗址打破V区1号宫殿的 M51随葬的瓮和簋的形体一致。这两处遗址出土遗物特征的一致,不正表明它们打破的宫殿或城址是同一时期被同一种文化毁灭的吗?”(见《试论夏商文化分界》1998年《考古》第10期)因此,袁广阔先生认为,孟庄遗址二里头时期的城址,当是在商灭夏的过程中,同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遗址一起被商汤所灭。夏、商的分界,当在“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见《中国文物报》1999年6月16日《有关夏商分界研究概述》)袁广阔先生的这一观点,被“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作为夏商分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点,成为夏商分界的有力证据。由此可见孟庄遗址在实证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01年6月25日,孟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庄人筑土城共地定居,共城文明史从此开始。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